海棠文学 - 经典小说 - 家族实验白皮书在线阅读 - 上海

上海

    大雨滂沱的午后,向来不受民眾欢迎的知性谈话节目正在进行录影。摄影机前,黄达与两位台湾教育学者,正在讨论当前台湾家庭与社会的困境,唇枪舌战。画面下方显示打上节目主题的字幕,「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家」。

    画面最左边,在美国研究衝突论多年,特别喜欢强调阶级斗争的王姓教授,对着摄影机疾呼:「长久以来,只有极少数人可以上学,这些极少数人需要识字才能实现他们的社会功能。假定职业与财富紧密相关,则社会不平等的影响就如同红线一样穿透了整个教育史。简单地说,有钱人『寻找或购买读写能力』,而读写能力反过来其他们產出更多财富。」

    坐在离主持人最近,研究中国教育史出身的李姓教授,则是提出不同的观点,为现况打圆场,说:「『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学习虽说是一个由基础到进阶,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每个人的天赋各有差异,『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王教授你说得太过了,现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只要我们多多重视教育方法,重视教育中给孩子提供的教育内容,教育还是可以发挥其功用。」

    黄达夹在两人中间,一直笑而不答,等到主持人特别请他表示意见,他才缓缓说:「两位教授,无论哪一方的意见皆有其值得我们深思之处。家庭,做为一个人成长的基本单位,一直发挥着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或者带来衝突的影响。而确实每个人的天生稟赋不同,出生的家庭社经条件也不同。这都是我们所无法选择的。然而,在座可有人知道有那么一个故事,据说从前有一位仁慈的国王,他把全国的弃婴集中起来,让专人给予最好的照顾,但没过多久,所有的婴儿都死了。」

    王教授刻意比李教授抢快一步,说:「这故事学教育的都听过,缺乏母爱的婴儿,就算获得再好的物质营养,也会因为缺乏心灵上的依附关係,内在动力而难以生存。这个故事基本过度夸张了,实际上在育幼院长大的孩子也不少。」

    「但是有多少育幼院长大的孩子,经过我们长期追踪,他们在社会上过得比一般经济条件属于小康家庭水平线以上的人好呢?他们是否有长期心理方面的困扰呢?这些都是我们该追踪与调查的。」

    王教授一时答不上来,李教授抓到机会说:「这部份我记得有学者进行研究,不过还是请黄教授回答我们,我们讨论的论题这跟你所提的家庭这个主轴,有什么关係?」

    黄达还是那么不急不徐,丝毫不受两位教授争相回答的影响,说:「难道家庭失功能,我们就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予家庭成员足够的心灵温暖吗?」

    「你说的是寄养家庭吗?寄养家庭还是有寄养家庭的问题,毕竟一个孩子身在一个非原生家庭的环境……」

    黄达等到王教授长篇大论完,才说:「我指的不是寄养家庭,我指的是组合出一个理想的家庭。」

    「理想的家庭?黄教授,你的想法就我愚见,颇为类似多元成家的概念。」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多元成家是个体自己选择家庭成员,但我认为理想的家庭,应该由专业人士辅导,通过经检证的理论,帮助有缺陷的个体组成一个彼此互补的家庭。就好像一个性虐待狂,他基本无法在正常异性的性关係中得到性满足。但如果一位性虐待狂匹配一位被虐待狂,就成了天作之合。一个家庭的组成,也许我们该关注的不是家庭的每个成员都以一本叫“dsm”(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来评估每个成员身心健全,然后说只有这样的几个人组成家庭,家庭才会幸福美满。或许我们应该寻找的是一个组合起来对每个成员最恰当的组合,儘管当中的成员各个都有各自的不寻常处。」

    黄达的陈辞的态度算不上慷慨激昂,但他把自己的理念说到后头,越展现出一种坚定。从他的眼神,在场主持人跟教授都能感受到黄达自己本身完全相信自己这一套说法。

    「说的容易,每个人各有其差异性,要了解一个人已经不容易,更何况家庭组合不是乐高,哪能说组就组。黄教授,你这看法就像柏拉图提出的『哲学王』和『理想国』,都只是理论上的完美,现实中怎么可能做得到。」

    李教授和王教授,都对黄达的看法颇不以为然。

    王教授补上一句:「难不成,黄教授您进行过具体的个案研究?」

    对两位教授的讥讽,黄达摆手说:「这牵涉到『家庭』、『亲属』的伦理问题,我想现阶段只适合做理论假设,以上仅为我个人大胆的推断,感谢两位教授不吝提点。」

    主持人看三人之间有点火药味,连忙打圆场,对摄影机说:「我们先进一段广告。」

    黄达在台北录影同时,亚麻律搭乘的飞机悄悄飞过台湾海峡。

    「飞机即将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地面温度三十摄氏度……」机场的声音,透过带着沙沙声的广播喇叭传来,唤醒一上机就沉沉睡去的亚麻律。这一觉,亚麻律睡得特别好,上机前他确认帐户收到了一笔两万人民币的款项,而最近一期的教育心理期刊,也刊登了由黄达掛名第一作者,他掛名第三作者的论文。

    亚麻律等待大多数旅客都下飞机,他才慢条斯理的起身拿下随身背包。一份报纸在他站起时,从身上滑落。空姐见状,走过去将报纸拾起,递给亚麻律。

    「先生,你的报纸还要吗?」

    报纸朝外那一页,当中一段新闻描述的正是庐山温泉区开发案,挖到五具白骨的新闻。据调查局鑑识的结果,五具骨骸被挖掘处,并非案发地点,死亡时间距今约十六到二十年,被人蓄意埋藏于庐山温泉汤屋一带废墟。鑑识完成后的比对工作尚在进行,负责该案件的刑警李志清组长表示,除性别外,尚无法确认五具白骨——一位成年男性、一位成年女性,三位幼童——的身份。

    目前警方研判很可能是一家人,并就失踪人口与台湾各地五口之家的家庭进行调查。

    谜样的五具白骨,这则新闻倒也无法与某天王疑似出柜,被记者跟拍的新闻份量相比,没有在太多人心中留下印记,只被放在报纸内页的角落。

    亚麻律摆摆手,对空姐说:「不用了,谢谢。」

    入境大厅,没有人来接机。因为亚麻律比华夏师大提供接机的时间,早了两个礼拜抵达上海。和其他学生不同,亚麻律因为有了黄达金援的奖学金,得以不用住在学校宿舍,而是可以自由选择在华夏师大校区附近租屋。这也是亚麻律需要奖学金的原因,他习惯一个人住,也必须一个人住。时时刻刻面对他人,尤其是被迫要进行社交的同学、室友,都会让亚麻律觉得特别累。

    全因亚麻律有个异于常人,不寻常的缺陷。

    早在二十年前,他的就诊纪录就添了一笔,以目前医学高度尚无法克服的疾病,前额叶皮质(pfc)缺陷。

    亚麻律是一位器质性精神障碍(anicpsychosis)者,在情感辨识上有障碍,依靠后天学习与自己的归纳才能在社会上维持和谐的人际关係。成长过程中,亚麻律的祕密一直隐藏的很好,就像他前额有道两公分的疤,被头发盖住,除非特地剥开才会被看见。亚麻律不记得自己怎么弄伤的,他也不在意,因为他不记得的事情太多了。他对自己说,「记不得的表示不重要」。

    新生入学的体检上,他会跟问诊的医生坦承此事。除此之外,只有少数读过报告的老师知晓。

    依靠足够的智力和努力,他选择以相对单纯的校园为主要生活圈,但若无必要,亚麻律总是尽可能减少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以免自己的精神障碍被发现。

    亚麻律身边一直缺乏与之热络的朋友,他的兴趣是阅读,好从书中人物和情节了解情感交流;以及摄影,透过镜头捕捉各种人物表情和肢体反应,作为学习与模仿的样本。进入私立南京大学,他发现加入话剧社,还能透过对他人表演时的表情动作,以及口白腔调,得到更动态的理解,因而每週话剧社的活动,他从不缺席。

    对于自己的气质性精神障碍,亚麻律并没有跟学校老师和同学提起。身体检查也不会特别检查这一项,除了自己小时候诊断的医院之外,亚麻律不在任何地方留下对自己这项身心问题的纪录。但从小时候开始,他的冷漠就被视为一种「奇怪」的表现。幸好几年下来,他早已习惯被当成怪人。

    没人来接机,正合亚麻律的意思,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身上还是带着纪录不同情感反应,该如何表达的札记簿。

    华夏师大位于上海普陀区,靠近金沙江路站地铁站,属于上海市中心。搭乘地铁不超过二十分鐘的距离,就能抵达静安寺商业区,毋寧说佔据上海中心,宛如台北中正区的地理位置,无论往东西南北任何方向,都很便利。

    从浦东机场问了服务人员,搭配从台湾带来的旅游地图,亚麻律背着相机包,拖着二十四吋硬质拉桿箱,决定搭乘地铁。机场到华夏师大附近的金沙江路站要一个半小时以上的交通时间,对于第一次来到上海的旅客,却是最简单而方便的交通路线。

    在广兰路站转车后,车厢里头的乘客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元。在机场看到拉着行李,穿着特显体面的旅客少了,更多的是穿着西装的上班族,以及各种休间服装的年轻人。带着孩子的乘客也不少,一路上,亚麻律发现大陆虽有对于生育人口的一些法令限制,路上随处能碰到孩子的数量远比台北大得多。

    尤其这里的孩子无论皮肤白皙或黝黑,脸颊多是红通通的,特显粉嫩俏皮。和台湾孩子双颊基本就是和身体其他部位肤色无异,很是不同。

    抱着来上海探索新世界,顺便完成老师交办的任务,间暇再读点书的心态,亚麻律步出班机,他觉得自己踩在上海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脚步都无比轻盈。离开学校,也离开了让他深感压力的环境。

    地铁从地面上的轻轨,逐渐行至地下。窗外景色一黑,不见蓝天白云与绿树。亚麻律觉得轻盈的脚步顿时有点沉重,他没来过上海,他不知道在金沙江路站外等待他的,是怎么样一个世界。

    出站后,亚麻律挑了离华夏师大最近的位置,拖着行李,因肾上腺素的带动而不感疲惫。在花了一个小时观察学校四周环境,他选了离学校有一小段距离,金沙江路站与曹扬路站中间的区域,做为寻找租屋处的范围。这个范围,同时也是黄达提供的资料中汪家五口的居住地附近。说是附近,亚麻律不希望跟个案住得太近,也不希望隔得太远。太近,怕大家见面尷尬。太远,他嫌工作不便。

    黄达提供的资料大体完整,对于汪家人的最后居住地址,黄达表示因为上一次联系已将近一年,不能完全确认。电话号码似乎有换而联系不上,但估计应该不至于搬家。

    若是搬离资料上的地址,黄达希望亚麻绿能透过本来的资料做为线索,找到个案。亚麻律一心祈祷不要发生这件事,他只想轻松生活,可不想在上海除了在学校面对老师、同学,还得在校外扮演一位名侦探。

    寻找房子的过程,比亚麻律预设的方法简单,却也累人。上海租屋和台湾不同,在台湾,房客大可以在网路和社区公佈栏上找到可与房东直接联系的电话。在上海,租屋全仰赖仲介,所以上海遍地都是房屋仲介公司,招牌琳瑯满目,但不透过他们,你无法与屋主直接联系。这另外也说明了上海的房价为何节节高升,因为仲介抽佣一年比一年多,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转嫁给房客的租金自然形成年年涨势。

    既然脱离不了仲介,亚麻律只好一家家请仲介带看不同的房屋。上海是个集繁华与古朴于一身的城市,新大厦与所谓的老公房,租金可以差到三分之一以上。

    刚开始,一切问题都围绕在钱上,亚麻律想稍微杀一点价,但仲介开的价格很硬,基本连一点杀价空间都没有。在一个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他们是可以有这样的底气。

    后来,问题不在钱上,而在于体力。仲介带看房屋全靠双腿走,亚麻律本来想省一点住宿费,老公房没有电梯,五楼直上直下得爬楼梯。一些比较新的社区虽然有电梯,但大陆一个社区的范围比台湾大得多,一栋栋、一间间看下来,亚麻律走了半天的路,最后找到一个价格还可以,环境乾净,一楼又有警卫的社区大厦,便和仲介做最后的商谈。

    「可以帮我保留这个房间吗?」亚麻律用手擦去额头汗水,对穿着套装,cao福建口音的仲介阿姨说。

    「保留可以,但只能保留到明天。」

    「明天!多保留几天行吗?」亚麻律想起请人帮助的口吻,尽可能模仿说。

    「不行,每天都有人来看房子,更何况我空一天,就少收一天的租金。」仲介的态度很坚决,就跟带看中间,他手机响起的次数一样,他实在不缺眼前这位客人。

    「那好吧!这房间我要了。」亚麻律故作无奈状。

    「好的,那到办公室,我们签合同。」到办公室,签合同的换成一位cao广东口音,理了一个清爽大光头的男子。但他也不是屋主,而是该社区多间套房的管理者罗先生,他背后是某一个香港的房地產集团。说穿了,挥汗的都只是大市场中的小螺丝钉。

    立下契约,亚麻律把行李放进屋内。罗先生把钥匙交给他,不断耳提面命,要他收好钥匙,因为他们为了避免纠纷,不留备份钥匙。

    送走罗先生,亚麻律这才松一口气。他从位于二十四楼的套房落地窗向外望,整个社区十二栋大楼和中庭,以及远远望去,座落于都会灰濛濛空气中的街景,亚麻律知道这就是他接下来一年的家,也是执行黄达教授任务的办公室。

    亚麻律打开手提箱,拿出一大叠影印的纸本来谈者纪录。这些纸本纪录皆为印表机影印,是经人整理,电脑打字,而非第一手的手写访谈稿,以及諮商师做的笔记。

    其中四份个案资料有照片,一份没有。亚麻律曾询问黄达这件事,但黄达只表示若能找到另外四个人的任何一个人,就能找到其他人。这五个个案一起生活,就像一个家庭。

    「这就是所谓的家族治疗的个案吗?」亚麻律曾问黄达这个问题。有趣的是黄达先是点头,然后微微摇头。其实他点头的时候也有点不那么踏实,但亚麻律不在乎这些,因为他觉得这跟自己没啥大关係。他身为教育哲学组的学生,跑来凑教育心理学组的热闹,已经让系上一些人看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有许多传闻。亚麻律只想低调,而他知道最高明的低调,就是知道的越少越好。

    来上海之前,亚麻律虽然稍微瀏览了这些笔记,此刻他还不想马上开工。他想出去走走,先认识一下眼前的这个城市。

    现代人,除了吃饭和交通,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通讯。亚麻律把相机、地图、基本证件和一本随身读物,蒙特梭利所着的《童年的祕密》塞进摄影包,出门走了半个小时,才找到一间中国移动营业厅,他办了一张3gsim卡,把从台湾带来的手机中原本使用台湾电信公司的卡片替换。然后他用新的号码,传了一封简讯给黄达:

    「老师我到了,刚安顿好。明天我会开始处理老师交办的工作。」

    黄达立即回传简讯:

    「辛苦了,接下来就拜託你了。」

    亚麻律正想要是不是要再回些什么信息给教授,突然听到喇叭声,他抬起头见一辆电动机车几乎快要撞向他,赶紧往后退到人行道上。

    「呼!」亚麻律长吁一口气,他仔细瞧了马路,发现上海基本看不到加汽油的机车,只有在地铁站周围,有些骑乘打挡车的中年人,他们干的是违法载客的生意。除此之外,多数人都骑乘充电的电动机车。电动机车运转的声音很小,这时天色渐渐昏暗,但电动机车的驾驶或许是为了省电的理由,基本都不开灯,所以行人自己走路得当心。

    亚麻律在街上四处转了转,肚子开始发出需要食物的哀鸣声。他看到许多不认识的餐厅招牌,每个看起来都那么有趣,让他拿不定主义。走过金沙江路站,华夏师大斜对角有间新开幕不久的大型商场。

    亚麻律走了半天,乾脆进去吹吹冷气。一楼那气派的大厅,以及两旁世界顶级的名牌专柜,只在他的眼帘中留下永远模糊的印象。他对死物没有兴趣,而所有的物件都是死物。

    他明白,却无法认同为什么有些人要为死物花那么多钱,费那么多心力,甚至不惜出卖自己。这个世界,活物都会被淘汰了,就像人会死,就像人会被其他人践踏,更何况死物。无论是用真皮或化学原料製成,昂贵的名牌包,买的那一瞬间,或者说被设计出来的那一瞬间,就註定那个物件过时,即将成为生命微不足道,被遗弃的命运。

    反过来说,人的人性中有「遗弃」的本性。亚麻律就是这么认为的,因为遗弃的行为,他从小看到大。丈夫遗弃妻子、mama遗弃孩子、首长遗弃秘书、政府遗弃国民、老闆遗弃员工、人类遗弃大自然……。以至于在《圣经》中,上帝遗弃了亚当和夏娃,恐怕因为人生来就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本性,遗弃自认为不重要的事物的劣根性。

    来到上海的第一餐,他选择了最全球化的餐厅,肯德基的套餐。上海肯德基价格比台北还高一些。亚麻律这钱花的有点不甘愿,但他很意外肯德基在大陆的生意如此火热,他排了好长的队才买到。但他转念一想,倒也不怎么令人意外,他听在法国留学的学长说,法国年轻人也爱吃麦当劳,夏天来杯星冰乐,喜欢好莱坞电影和明星。

    一个大国想要征服世界,而最好的武器就是文化。亚麻律喝了两口可乐,内心乾笑,「如果这黑呼呼的气泡水是中国人发明的,也许中国人早就已经靠可乐征服世界了。」

    亚麻律拿出《童年的祕密》,一边读书,一边用餐。平时在台湾,他可以大半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头,浑然不觉周遭的动态。可是上海这个地方,对他来说一切都是新的,他把一个小世界转换成另外一个小世界,一个观察周遭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头,表面上一切对他敞开,实际上,只有他自己看得到他所看见的是什么。那是表象底下,叫做「本质」的东西。却是许多人经常忽略的东西,亚麻律认为那不是人们刻意忽略,而是经年累月养成的坏习惯。

    如果满足于表象,快乐会简单许多。就像读书学习,何必每个人都搞得那么累,要鑽研到知识的深处,知道事物的原因原理。我们可以只知道技术,靠技术来赚钱。就像男人可以只停留在欣赏女人一对硕乳的层次,因为看与触摸得到满足,何必问那个被触摸的女人为什么愿意被触摸,为什么愿意袒胸露乳,又这一切背后是否代表着某种思想与意义。

    如果我们爱一个人,不需要爱他的灵魂,只要爱我们看到的表面的那些,把爱与理解分开,感情也能变得简单一点,纯粹一点。唯一不能提防的,就是可能我们会被欺骗,因为我们的认识不够,或者对方有意隐瞒。但这个风险,似乎对多数人来说,比起努力理解要付出的辛苦,反而还容易被接受一些。

    亚麻律也许不懂感情,但他努力试着去弄懂。这偶尔也让他疑惑,疑惑于一般人明明都没有感情障碍,却为什么不愿意多付出一点,搞懂相对自己来说,对一般人简单明瞭的意义。